书内书外 艺道并进
——有感于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时间:2018年01月17日

    书内书外  艺道并进

    ——有感于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奖项,兰亭奖受到书法界、艺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近日,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观者众多,好评如潮。此次展览从顶层设计到具体细节有很多令人称道的地方,这得益于中国书协分党组的正确领导与认真部署,评委们的秉持公心与认真评选,监委们的严格监督与有效落实,以及广大书友的积极投稿与热情参与。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六届兰亭奖的成功举办彰显出中国书协对国家奖项的实施能力,对广大书家的号召能力,以及对当代书法的引导能力。

    在本届兰亭奖的众多亮点中,笔者以为,文化层面的设计考虑具有极为深广的意蕴。亚洲365bet日博分党组书记陈洪武在此次兰亭奖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谈到,“书法家绝不仅仅是拿起笔、写写字、获个奖那么简单。优秀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血脉和土壤,学养、涵养、修养是书法家一生的功课。”与往届兰亭奖“一件作品定高下”不同,六届兰亭奖将创作水平作为衡量书家书艺的重要评价标尺的同时,综合考量书法创作之外的成果以及个人的综合素养,摒弃过去单向度地从审美角度考察作品风格,而更加注重书法家书外功的积累。如此高屋建瓴的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怎样的深意?

    当前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和谐,文艺事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回顾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书法事业蓬勃发展,锐意进取,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尤为显见的是书法技法得到长足的进步。历史地看,这对于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而言,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料想遭受过“书法是否是艺术”的质疑,在注重和强化技艺的过程中,彰显了书法艺术的本体价值。同时,从古代书法史、书法理论上来看,技法一直受到古人的关注,诸如《欧阳询三十六法》、《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体现出古人对于技法的重视。由古及今,当前我们对书法技法的尊重,也是继承古代书法传统的具体表现。这对于匡正书法艺术门槛过低、摒除敬畏感缺失的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新时期书法技法的发展为书法艺术迈向更高境界做出充足的准备。

    然而,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问题。在书法创作上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有些书家“唯技法论”,不注重传统文化的习得,获几次大奖便销声匿迹,这种因学养不足而缺乏后劲的现象并非个例。显然,熟谙书法技法,具有良好的创作能力仅仅是书法家的基本功。在现代展览体制之下,具有这样能力的书家不在少数,然而并不是每一个获奖作者都能最终成长为书法大家。要达到艺术高峰,离不开厚实的文化内涵,艺术高度的取得要以文化厚度作为支撑。回顾中国书法史,《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等经典之作,难道仅仅因为技法的精湛而名垂千古?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傅山等书法大家,哪一位不是修为全面、德高望重的翘楚?那些缺乏学养积淀,仅仅注重技法的书家,终究是昙花一现,难以在书法史的漫漫长河中留下足迹。

    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其实,任何学问、艺术都是书外功和艺外功重于书内功与艺内功。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功夫在字外”。书外功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书家的人品。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书家境界不同,书法格调自然有别。正所谓道德文章一体,立品、胸怀,乃重中之重。无怪乎黄山谷有言,“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如果立品第一,那么修为乃二。书法艺术蕴含深厚,书家的学识素养和个人修为非常重要。黄庭坚评东坡书法,“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东坡书法格调高雅,正因为满腹经纶。因此,要滋养书法境界,在书法创作中追求高雅,避免俗气,多读书方是不二门径。如果学识不够,则很难创作出富有书卷气息的佳作来。李瑞清在《玉梅花庵书断》说,“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但成手技,不足贵矣”,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因此,书法家的境界、格调依靠文化学养“润物细无声”般的陶铸。如果以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来要求新时代的书法大家或有勉为其难之意,因为在新的时代、新的审美追求、新的价值观念中,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已不能完全等同于古代。但是,古典文学、古典诗词、古文字学都是书家学识修养的必备。其次,古代传统美学和古代艺术理论,包括西方美学思潮,书家都应涉猎。在中西学术交流频繁的今天,很好地学习西方艺术理论,对于书家创新思维的开掘不无裨益。另外,书法与美术、舞蹈、戏曲等姊妹艺术的关系也值得研究。只有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书家,日积月累才有可能从写字匠“养成”为书法大家,从而创作出代表时代精神与审美意蕴的高峰之作。

    中国书协的领导高瞻远瞩,非常清醒地洞悉当代书法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2014年开始,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艺术学院合作,在北京共同举办四期“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这一举措切实解决了近年来书法界存在的优秀青年作者传统文化学养不足的问题,在书法界营造学习经典、读书思考的风气,引导当代书坛新生力量朝着技道均衡、艺文兼备、德艺双馨的方向不断努力,由此带动书法界静心读书,沉潜书艺,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提升传统学养,培养出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高素质书法人才队伍,为当代书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继“国学班”之后,在六届兰亭奖的评选中,注重作品背后的人和文化素养,把书法家的书外功提到新的议事日程上来。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具有极强的指向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如此立体而丰厚的评奖导向势必对中国书协主办的其它展览产生重要的影响,引领整个书坛,促进当代书法艺术可持续发展,促进精品力作的问世与书法大家的培植。从此次兰亭奖的评选结果来看,获奖、入展的书家中有年逾古稀卓有成就的老书家,有活跃于书坛的实力派名家,有诗书画印兼备的复合性人才,有曾获得“德艺双馨”称号的书法家,还有多次斩获大奖的青年书家。他们虽然年龄悬殊,艺术个性不同,书法风格各异,但都是学殖丰厚、修为全面的艺术人才。他们身上那种不断超越自我,由高原向高峰攀登的探索精神是极其可贵的。因此,可以由衷而肯定地说,此次评选是认真严肃的,这些获奖、入展的德才兼备的书法家在当代书坛具有榜样的力量。

    《礼记?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展望未来,无限宽广。相信在第六届兰亭奖的带动下,当代书坛定会焕发新的生命力。愿每一位书法家都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以广博的知识架构为基础,在书法艺术的广阔空间内,善于发挥想象力,突出个性,自由创造,不断实现原创的艺术追求,更好地推动中国书法事业不断向前迈进。